一河連起六國情。瀾湄六國是天然相依的友好鄰邦,是彼此信任的合作伙伴,是互幫互助的真誠朋友。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逆全球化思潮涌動的大變局中,互利合作、發展繁榮是瀾湄六國的共同愿望。自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拉開瀾湄合作序幕以來,瀾湄合作已經成長為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為經濟全球化進程注入源頭活水。
瀾湄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生動實踐。瀾湄合作注重為沿岸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六國開展了20余個大型基礎設施和工業化項目,實施了上百個惠及民生的中小型合作項目,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瀾湄合作開創了“瀾湄模式”、創造了“瀾湄速度”、“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臺階”的背后,是瀾湄國家為構建瀾湄命運共同體作出的積極努力。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愿意將自身發展融入周邊發展、以自身發展帶動周邊發展。今年2月,首屆“一帶一路”老撾-中國合作論壇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來自中國的無人機、導航和遙感技術等引起與會嘉賓強烈興趣。論壇發布五項合作成果,有力促進老撾在高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瀾湄合作走向深入,六國將形成全方位合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隨著瀾湄合作邁入成長期,產能合作成為務實推進瀾湄合作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內容。瀾湄國家共同發布了《產能合作聯合聲明》,產能合作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方式持續優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是配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執行一系列國際合作機制的主要機構,也是瀾湄國家產能合作聯合工作組中方執行機構。國際合作中心自執行瀾湄合作工作機制以來,與瀾湄合作聯合工作組各國同事、瀾湄國家駐華使館密切對接,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共同推動開展務實合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瀾湄六國在戰略與規劃、合作機制、重要平臺、重點項目等領域進行深入對接,為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對此,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與大家分享。
一是要創新平臺建設,聚焦項目落地。瀾湄合作的真正價值體現在一系列具體領域的項目合作中。產業園區作為重要平臺,在促進項目落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瀾湄合作可通過共建“多國多園”等多種合作模式,積極促進合作項目落地,推動區域產業共建,實現互補發展、互利共贏。
二是要做活工作機制,凝聚各方力量。瀾湄合作的核心是合作共贏。要秉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國際慣例、政府引導”原則,積極推動企業、商協會、智庫、金融機構廣泛參與。鼓勵任何有利于促進瀾湄合作的組織和機構之間積極建立緊密聯系和工作機制,既可以是雙邊,也可以是多邊,努力為各國企業和機構搭建一個個推動務實合作的交流平臺。
三是設立多邊基金,做好金融支撐。瀾湄合作始終把發展作為優先方向,致力于把經濟互補性轉化為發展互助力。可以設立由“政府引導、商業運作、多邊合作、互利共贏”的瀾湄產能合作基金,與現有金融合作平臺統籌協調、合作互補,既有助于整合各國資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也有助于推動瀾湄流域國家產能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助推優質項目落地。
四是要拓寬合作渠道,擴大瀾湄合作“朋友圈”。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需要凝聚瀾湄合作各國的共同努力,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廣泛參與。瀾湄次區域的合作發展,是東盟國家的合作發展,更是東南亞地區的合作發展。要不斷增強瀾湄流域內合作的靈活性,也要為流域各國提供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
“親仁善鄰,守望相助”。瀾湄命運共同體既是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縮影呈現。讓我們抓住歷史機遇,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合作,攜手共進,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湄公河國家發展振興的夢想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實現惠及流域所有民眾的“瀾湄夢”!